行业新闻

智慧工地智慧在哪里?

2021/5/25 17:51:07

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,工程建设行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,通过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智慧工地真正体现了安全生产,真正体现了科学管理。

图片6.png


工程建设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部门和支柱产业,同时又是安全事故多发的高危行业。施工场地都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,而施工阶段的场地管理对于工程成本、进度、质量和安全等方面至关重要。

 

图片7.png

 

但传统的施工现场管理由于劳力密集、管理粗放等特点,效率较低,在劳务、安全、材料、环境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。

怎样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,减少事故的发生,杜绝各类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行为,提高施工质量,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。

图片8.png 

目前主要大型国企都在尝试推进智慧工地,通过智慧工地平台管理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。

智慧工地包括BIM制图、视频监控、劳务门禁、环境监测、质量安全、物资管理、设备管理、人员定位、塔吊监控、智能地磅、施工电梯监控、集成定制开发服务等软硬件,逐步改变传统现场人力管理困难、信息更新不及时、安全无保障、环境污染等问题,及时了解现场项目人员的动态信息,掌握现场工程进度。

图片9.png

 

从技术层看 

智慧工地是通过物联网、因特网、通信网络进行传输,RFIDGPS、红外线感应、移动终端、电子标签、图像识别、人脸识别、热感、光感、位移监测。

 

图片10.png 

从应用层看 

包括质量巡检、实测实量、进度控制、视频监控、塔吊监测、环境监测、水控电控、配电箱、目标成本、资料管理、BIM应用、安全巡检、危化品巡检、安全教育、虚拟现实、实名制、安全帽、现场劳务、称重单、移动式接触网等。

平台实现了各系统之间的统一集成,实现了数据共享,无需重复输入,实现了统一管理,通过对各子系统数据的提取和分析,体现了各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进度,为下一步的管理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。

图片11.png

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目前处于1.0阶段,由几个大屏显示的模块组成,可以实现对工地的可视化精细化管理;但是,智慧工地中各模块的组合和相互关系并不紧密,不能充分体现集中化和大数据的优势。

智慧工地的主要特点是集成化管理,实现智慧工地的统一部署、统一维护、统一运行监控和统一集成展示;互联互通,消除信息孤岛,实现设备联动、管理协调和数据共享;根据需要,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灵活配置所需的应用和设备。

 

图片12.png


智慧工地围绕人员管理(Staff Management)、安全生产(Safety Production)、监管(Supervision)和服务(Service)四个方面,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收集,实现了对工地的全方位智能化监管,创新搭建起具有生态城特色的智慧工地4S管理平台。

图片13.png


借助实时数据,平台一方面可实现施工现场监管的扁平化、快速化,确保风险隐患“早发现、早预警、早处置”;另一方面,借助智慧化手段,能实现24小时全方面监管,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现场的干扰。

图片14.png

  

工程建设行业继续拓展智慧工地应用场景,有利于推动提升工地管理的数字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、规范化水平,让施工现场更文明、建筑品质更可控、行业管理更高效。

 

图片15.png


未来,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应以安全为切入点,软硬件结合,实现工程建设的全方位管理,实现安全、质量、进度、成本、人员相结合,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数据分析、人员、进度管理等方面的建设优势。

 

声明: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,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